查看原文
其他

水运宪《戴花》研究小辑|| 於可训:主持人语

於可训 文艺论坛杂志社
2024-09-04






主持人语:

在重续历史与形象塑造上赋予新意




文/於可训


  好久没有读到水运宪的小说了,这次收到他发来的新作《戴花》,十分突然,也十分惊讶。说突然,是因为水运宪从我供职的武汉大学作家班毕业后,就基本上失去了联系,虽然也看过他写的电视剧和别的作品,在全国文代会上,也和他一起与在会上的作家班同学小聚过,但对他的小说创作情况,依然知之甚少,最近的一次见面,是在刘醒龙的家乡英山,似乎也没听他谈起过写作长篇小说的事,所以这次读到他发来的《戴花》,就感到十分突然。

  《戴花》原稿叫《戴花要戴大红花》,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一看这个名字,就知道是脱胎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首“流行”歌曲,只是唱这个歌的年代和唱这个歌的那些人,都已经成为历史,在如今这个都想赚大钱发大财的年代,已经年过古稀的水运宪,还要来写这个已经成为历史的“要戴大红花”,就不能不令我感到十分惊讶。

  读水运宪的这部新作,让我想起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话剧《红旗歌》。《红旗歌》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,属于中国当代工业题材有数的几部开山作品之一,故事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,我们从资本家手里接管了一些工厂,这些工厂要为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增加生产,在进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的同时,必须改变工人的劳动观念,即由过去为资本家做工的雇佣劳动观念,转变为当家作主人的积极主动的劳动观念。中心情节,也是在工人中开展劳动竞赛,只不过那时的劳动竞赛不是戴红花,而是插红旗,所以作品才叫《红旗歌》。这部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,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,从北方演到南方,在上海解放以后,演出的影响达到高潮。

  这样的一部以劳动竞赛为中心情节的话剧,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,原因就在于,一个即将诞生的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,必须要为它准备新的主人和劳动主体,这个主体也许还是旧人,但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,必须是全新的,只有这样,他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,他才能在这个新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中当家做主人。《戴花》所写的,就是这段历史的延续。因为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的历史行程,所以重续这段历史,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,而是具有一种全新的时代意义。

  围绕话剧《红旗歌》的主人公马芬,当年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,争论的焦点,是像马芬这样原来很“落后”的工人,思想转变了以后,得了劳动竞赛红旗,还应不应该让她继续保持自己的个性。当时占上风的意见是,既然成了先进,就应该具有先进模范人物的共性,不应该还写她的倔强之类的脱离群众的个性。这样的意见后来就成为作家描写先进模范人物的一种模式,也是先进模范人物乃至英雄人物的一种精神共相。《戴花》一反这种模式和精神共相,它不但写了主人公的个性,还写了他的性格弱点,乃至某些道德缺陷,也写了他因此而犯下的错误和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。总之,这个一心“要戴大红花”的老工人,既具有那个年代的工人阶级力争上游争当先进的共性,又具有他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。作者不是写了他的这一面,又去写他的那一面,而是把两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,通过他独具个性的行为方式,包括他对自己的性格弱点的克服,对人格缺陷的修复和对所犯错误的改正,完成他追求先进、“要戴大红花”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,同时在读者心目中,也将这种普遍的荣誉感提升到了人格品性的高度。这样的写法,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过个性表现共性的理论可以说明的,而是深深地植根于作者对那一代工人的理解,对那个历史年代的理解,也是作者经历过新时期文学的精神文化浸染,对文学中的人的理解,对人性的理解进一步深入的表现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水运宪对当代工人形象的塑造,是做了一个拨乱反正的工作,同样具有一种全新的时代意义。

  《戴花》是一部关于生产劳动的小说。人类的生产劳动,不同于动物的觅食活动,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对劳动的价值意识,包括对劳动形式的美感意识,从初民为了获得生存资料,到后来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和理想的人生,都是如此。《戴花》和前面提到的《红旗歌》所写的,是一个公有制和集体主义时代对劳动的价值意识,这种价值意识,是对私有制和个人主义时代的价值意识的一种否定,文学对这种价值意识的书写,在一个时期,突出强调了它的社会意义和公共性,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价值主体,也就是劳动者个体的价值诉求和自我意识。这种价值诉求和自我意识,可能也包含有某种“自私”的动机和“自利”的目的,但却是一个“感性的”“肉身的”人所必不可少的欲求。恩格斯在解释黑格尔关于“恶”的看法时,甚至把这种个人欲望,看作“历史发展的杠杆”,离开了这种感性个体的欲求,就可能把这样的人物写成“寓言式的抽象品”,就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。《戴花》虽然无意描写这种价值意识的演变过程,但揭示这种价值意识背后隐含的个人欲望和个体动机,剔除包裹这种欲望和动机的某种抽象理念的外壳,肯定其对人的公共行为和社会价值的独特意义,是对劳动者的价值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构,这种重构为当代劳动者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精神图像。

  《戴花》是一部独特的小说,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说,三位评论的作者分别从人的尊严、工业史诗、抒情声音、劳动美学、理想主义和叙事传统等不同角度,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解读。相信《戴花》的出版,会为当今文坛吹进一股新鲜空气。

於可训(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)  


刊于《文艺论坛》2023年第1期 

如需转载,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 







编辑|陈媛 

一审|刘瑶 

二审|佘晔 

三审|吴帼屏



推荐阅读



推荐阅读

目录

(2019年)

第1期|第2期|第3期|第4期|第5期|第6期

(2020年)

第1期|第2期|第3期|第4期|第5期|第6期

(2021年)

第1期|第2期|第3期|第4期|第5期|第6期

(2022年)

第1期|第2期|第3期|第4期|第5期|第6期

(2023年)

第1期|第2期

世纪凝眸

赵卫东|李彦仪|刘飞|吴敏

起点批评

柳伟平|谭旭东|魏华莹|程光炜|周珉佳|张福贵|郭垚|郜元宝|顾奕俊|何平|吴俊|陈若谷|韩毓海|牛煜|王尧

评论百家

夏可君|罗如春|张光昕|张志忠|喻晓薇|龙慧萍|潘知常|向杰|范藻|蒋述卓|彭如诗|凌逾

新锐批评家

雷鸣|李铮|欧阳澜|汪树东|孙桂荣|张文娟|王泽正|陈培浩|徐勇|王光明

新锐之思

杜寒风|陈仲庚|汤奇云|何美|康富强|简圣宇

艺林撷英

王兴业|杨卫|周映辰

文艺沙龙

梁振华





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CSSCI)扩展版来源期刊

主管单位 | 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
主办单位 | 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

编辑出版 | 《文艺论坛》编辑部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| CN 43-1551/I0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| ISSN 2096-6474

邮发代号| 42-31


编辑邮箱

佘    晔 | 874009234@qq.com

刘    瑶 | 2372951610@qq.com


文艺论坛杂志社

坚守批评精神 营造思想空间

追求湖湘气派 兼容百家风格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文艺论坛杂志社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